中医养生
  • 资讯
  • 医院
热门推荐
您的位置: 首页 >> 经验人 >> 中医养生 >> 疾病与养生 >> 正文

中西医对冠心病早期症状的认识

荆丽娟

http://zhongyiyangsheng.qm120.com2011-02-25 13:13:49 来源:全民健康网

  冠心病: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,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,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。

  冠心病的好发人群

  本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人群,男性多于女性,以脑力劳动者居多,是工业发达国家的常见病,已成为欧美国家的最常见的心脏病病种。我国冠心病发病率、死亡率虽较欧美国家低,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生活节奏的加快,脂肪、高蛋白营养的摄入,发病率、死亡率也在不断提高。

  冠心病的致病因素

  大量的试验研究表明,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动脉壁细胞、细胞外基质、血液成分、血流动力学、环境及遗传因素有关,与血脂粘度、血压、血糖、吸烟、肥胖、运动、年龄、性别有关。

  冠心病的分类

 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分类,可分为隐匿型或无症状性冠心病,心绞痛,心肌梗死,缺血性心肌病,猝死五类。

 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

  心绞痛的临床表现

  按《实用内科学》,心绞痛的临床表现: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,疼痛主要于胸骨后部,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,溃发生于劳力或情绪激动时,持续数分钟,休息或用酯制剂后消失。疼痛性质或为隐痛、或胀痛、或刺痛、或绞痛。其痛常可窜及肩背,前臂,胃脘部等,甚至窜至中指或小指,并兼有心悸。

 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

  按《实用内科学》,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:出现持续性胸痛,压榨性及难以忍受的疼痛,休息及含服芳香温通药或甘油类不易缓解,主要是因急性循环功能障碍,反映心肌急性缺血,损伤和坏死,心电图表现一系列特征性演变以及血清心肌和心肌结构蛋白的变化,伴有心悸、胸闷、气短乏力,发热,纳呆,呕恶,自汗,烦躁,发绀,肢沉等症状。

 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

  冠心病,中医称之为“真心痛”、“厥心痛”、“胸痹”等。中医认为,其病机病因是由年老体衰,饮食不节,情志过激,劳逸不当,寒邪侵袭所致。病位在心,关键在心络不通。

  中医胸痹心痛的临床分型

  心气虚证:隐痛阵阵发作,气短乏力,动则气喘,劳则气促,时常神疲自汗,兼有面色少华,脘胀纳差,舌质淡,苔薄白,脉沉细或代、促。

  心阳不振:闷痛时作,形寒肢冷,心悸心惕,悸动不止,面色苍白,四肢不温,怕冷恶寒,兼有精神倦怠,时有自汗。舌质淡胖或边有齿痕,苔薄白或滑,脉沉细弱,或沉迟,或结代。

  心阴不足:隐痛忧思,五心烦热,两颧潮红,时有洪热,口干多梦,或夜有盗汗,胸痛夜间发作较多,兼有耳眩目瞑,皮肤枯燥,指甲干瘪,舌质红瘦,苔净或少苔或薄黄苔,脉细数或代促。

  痰浊阻塞:闷痛痞满,口黏乏味,脘腹纳呆,或有口淡无味,身体困重,时欲寐,恶心呕吐,痰多体胖。或心区痞痛,胀痛彻背,如物之塞,恶心,兼有脘腹胀满,纳呆,胸闷,头晕,苔粘腻或黄或白滑,或如积粉,脉滑或数。

  气滞血瘀型:刺痛有定处,面色青紫,唇暗,怔忡不宁,夜间发作较多,兼有爪甲发青,发枯肤糙,舌质紫黯或见紫斑或舌下脉络紧胀,脉涩或结代等。

 

本文来源:全民健康网 编辑:wuya
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
网友关心话题
{/cms:showcontent}